喇叭口,束直颈,丰肩,鼓腹,大平底。口沿、两系和短流下饰褐斑,两系褐斑上饰模印胡人吹箫人物纹和胡人舞蹈纹,流下褐斑上模印宝塔纹,肩部竖装对称三轮式系,间饰一三轮式鋬和一八棱形短流。内施釉至口沿,外施青釉之下腹部,釉面有小的开片,有流釉、积釉现象。暗红色胎较粗松。
长沙窑古称石渚窑,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长沙窑的前身是岳州窑,它在岳州窑传统青瓷的基础上,将唐三彩、金银器、染织、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用于瓷器工艺中,使长沙窑产品从形式到内容更臻完美。长沙窑创于唐而终于五代,虽然其烧造历史较短,但是长沙窑已经成为唐代著名的民窑。
该壶中模印的人物就是长沙窑与西域文化融合的产物,舞蹈者头戴宝冠,面如卵圆,头部微侧;吹笛者侧身而站,双手执箫,双腿微曲,立于蒲团之上,其面貌特征极具印度程式化美术装饰的特点,而其流下的宝塔状建筑应是以伊斯兰教的清真寺的建筑原型设计的。长沙窑瓷器在外销的同时,也受到了域外文化的影响,这种域外文化与中国文化巧妙的融合在长沙窑瓷器中。从该件长沙窑执壶中模印的西域人物和建筑物中,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唐代长沙窑已经把西域文化和中国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它对西方陶瓷工艺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影响和促进作用,成为中西文化沟通和相互传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胡均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