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7300多年,中心面积12000平方米左右。遗址经过1985年发现,至1992年先后三次发掘375平方米,出土了丰富的考古与文物资料,为我们作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宝贵财富。其中出土的鹿角靴形器113件是最具特色的一种工具,本文想就蚌埠双墩出土鹿角靴形器的功用发表自己的浅见。
这种用鹿角制成的靴形器,制作精细,工序复杂,首先截取一段鹿角的主、叉枝,然后切割加工成坯,再精磨成器,主枝为钩,叉枝为柄,钩柄有段和系索槽。(见图)蚌埠双墩共出土这种钩形器113件,濉溪石山子新石器时代遗址也出土这种钩形器6件,定远侯家寨出土这种钩形器56件之多,虽然发掘面积并不大,出土的数量却如此之多,可见这种靴形器应是当时一种常用的工具。
既然是一种常用工具,那么靴形器作什么用途,学术界说法不一,这也和中国各地出土新石器时代鹿角靴形器的形制不同有关。根据双墩出土鹿角靴形器的特有形制,我认为它应是一种常用的采集工具。靴形器有短柄、长柄、直角、弧角,底面呈长舌型,钩形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可见其造型丰富,可用于不同情况下人们的采集活动。另外靴形器有鸭嘴状的尖峰,这是它作为工具的力点之所在。靴形器钩的底部和柄部切割后磨得很平滑,底部两侧也正好形成相对锋利的刃部,柄的上端刻有扣榫及凹槽,可系绳索,下端成钩状。柄的上端刻有扣榫,说明靴形器可以与木棒结合使用,这样可长可短。假设要采集的果实很高,则可以找来一木棒,把顶端的一面削平10~20厘米,然后在木棒削平的一面凿出一个和靴形器的榫大小相同的榫眼,然后就可以结合成一个榫卯结构的采集工具了,再用细绳捆绑就很牢固,这样采集高些的植物果实就很方便。假设靴形器钩的侧背不平或没有扣榫的话则很难和木棒结合成这么牢固的采集工具。且靴形器有鸭嘴状的尖峰和侧刃,可以轻松割断植物的茎部和果实的梗部,这种靴形器可能主要用于采集较高处的植物果实。
淮河中游的蚌埠双墩遗址时期,正值全新世大西洋气候期(7500aB.P.~5000aB.P.),淮河流域气候比较温暖,拥有众多亚热带阔叶树种及喜湿润的水青冈属和栗属树种,为采集植物果实提供了便利。采集经济是史前广谱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蚌埠双墩遗址还处于以采集、渔猎为代表的广谱经济占经济主导地位的史前时期,其采集经济是相当发达的,鹿角靴形器的大量出土为此提供了重要佐证。我们在欣赏靴形器精美的同时不得不赞叹人类制造生产工具的智慧。
发表于 《中国文物报》2008年12月26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