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下三彩是清代康熙时期创烧于景德镇的一种高温装饰彩瓷。它以氧化钴、氧化铜、氧化铁3种元素为着色剂,再罩以透明釉而烧成,集青花、釉里红、豆青3种色彩于一器。这一品种其实是在青花釉里红的基础上,增加了豆青色。由于3种高温彩对温度的要求各有不同,对窑室气纷的要求也有差异,因此能把它们集中于一器,并能使3种彩料的发色恰到好处,极不容易。因此,釉下三彩器的出现,证明了釉下彩的工艺大大提高了一步。也许是由于烧造难度较大的缘故,传世的康熙釉下三彩器甚少。民国时期有少量的仿造品。在广东省博物馆的陶瓷藏品中,恰巧这两类的品种都有。现选其中典型的几件介绍如下,并探讨康熙器与民国仿品的异同。
1、康熙釉下三彩山水花觚(图一)
高43、口径22、底径16厘米。敞口、长颈、细长身,腰部鼓出小圆腹,二层台平底,底部有青花植物纹样款(叶纹)。画面由山水、树木、小篷船、瑞兽、灵芝等组成,按器型的分割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即喇叭口段,画的是江面上横着一艘小篷船,船正对着的岸边刻画着山石、树木、小屋。山石的画法不见康熙时常用的斧劈皴,而以青花浓淡色阶来表现。江水用淡淡的青花随意几笔画出。其中松树的树干、夹叶画法的树叶用釉里红表现;树旁的大山石用豆青釉表现;远近的山、江水、小舟、夹叶树的树干、山石间所露出的一角小屋、松树的针叶等用青花表现。中部即腰部鼓出的小圆腹部分,画的是一对奔跑状的麒麟,和与之相呼应的两朵灵芝。麒麟面目狰狞,动态十足。其中麒麟和灵芝旁的草叶用青花表现;麒麟的须毛和灵芝用釉里红表现。下部的画面与上部相呼应,基本一致。
2、康熙釉下三彩八骏觚(图二)
高45,口径23,底径16厘米。器型与上述山水花觚相同,但无底款。该器物的装饰手法与其它的康熙釉下三彩器略有不同,是以豆青釉作地,以青花、白釉、釉里红三种色釉装饰画面。整个器物的画面一气呵成,并不象上述山水花觚那样分段而置。画面由一棵顶天立地的松树下分布八匹骏马构成。但马的分布错落有置,上、下部分各有三匹,中间部分两匹。上段的三匹马分别是中间和右侧的站立,左侧的卧地回头望向右方,三马目光相视似在交流。中段的两匹一卧一跑,右侧的卧地向前望,左侧的边跑边回头似在召唤后者。下段三马中者卧地,左右各站立一匹,目光都望向中间,三马似在交谈。彩釉的分布方面,山石间挺立的松树树干为白釉作地,以釉里红画出树皮的纹饰;松叶以青花装饰。松树旁的小树树叶是釉里红、树干是青花装饰。散布于四周的山石是青花、草叶是釉里红装饰。山石的画法是康熙朝常见的虎劈皴。缭绕于松树顶部的云气纹则是白釉、青花、釉里红三色相间。八匹骏马中,上段三马均白釉作底、花毛,左侧卧者青花、釉里红相间;中立者釉里红花点装饰;右立者青花分色阶装饰。中段二马卧者素色毛,青花装饰;奔跑者花毛,以青花分色阶装饰。下段三马中卧者淡青花色;两立者分别为青花和釉里红相间。
3、康熙釉下三彩松鹿云鹤纹笔筒(图三)
高15、口径11,底11.1厘米。直身、圆唇、玉璧底。底内圆心上釉,外一圈较宽无釉,近外边沿处一圈有较薄的一层釉。器型为较常见的康熙笔筒风格。画面由树、云、鹿、鹤、山石等构成:飞鹤下一只鹿在飞奔,奔鹿的前方,在山石、树木的前面有两只鹿在嬉戏,戏鹿的前方有一棵松树,树顶缭绕着云气纹。在釉彩方面:飞鹤用淡淡的青花装饰;三只鹿中,奔鹿是青花的,两只戏鹿一是青花与留白相间,另一只是青花与釉里红相间;松树的树干用釉里红画出树皮纹,松叶以青花装饰,远处的树干是青花、树叶是青花和釉里红相间;山石以青花和豆青釉装饰,松树下的一块青花画的山石略显虎劈皴。
4、康熙釉下三彩山水人物笔筒(图四)
高15.7,口径和底径均18.1厘米。器型与上述松鹿云鹤纹笔筒一致,为直身、圆唇、玉璧底。但底部处理与前者略有不同:小圆心上釉,外一圈较窄无釉,外沿一圈较宽上釉。画面由山石、江水、人物、篷船、房屋、树木、飞雁、小太阳等构成:江面上横着一只小舟,舟上一撑船老翁;人物背面的岸上有山石、草木、小屋;人物面前的岸上有山石、草木、小亭;人物后侧的天上有一队飞雁,雁的旁边是小太阳。釉彩方面,松树的树干是釉里红、松叶是青花,另一处山石后伸出的两棵树,一是树干青花、树叶釉里红,另一是树干釉里红、树叶青花;在松树下露出的一角小屋,屋顶是青花、窗户是釉里红;两树之间的小亭顶部和四柱均为青花;山石方面,远山是青花,近石是豆青釉装饰;江水用淡淡的青花随意几笔画出;雁队、小船和人物也以青花装饰;小太阳用青花画出线圈、内填釉里红。
5、民国仿康熙釉下三彩山水人物笔筒(图五)
高16,口径和底径均20厘米。经耿宝昌先生鉴定为民国仿品。该器物器型与上述两件康熙朝的笔筒明显不同,而与民国时期的常见笔筒相类,釉彩也与康熙器有异。该器物中部有轻微束腰,胎体从腰部往口沿及底部分别逐渐加厚,平唇,玉璧底,底内小圆心上釉,圆心外无釉,见火石红。画面由山水、树木、人物、小桥、篷船、小屋、草亭等组成:江面上有一小桥,桥的两端分别有树木;桥的左方横着一小舟;小舟相对的岸上有三棵相连的大树,树下的大山石前露出一角小屋;再往左边又是三棵树,树的右侧是小草亭,一荷锄农夫向亭子走去。左侧是小屋,一扛柴农夫向之走去。釉彩方面,整个器物的底釉白中泛青,已接近豆青釉的颜色,但较装饰山石的豆青釉淡。近山大多为豆青釉装饰,少量山地用青花,远山用釉里红;树木共出现六处,其中两处是三棵相连的大树,树干为淡淡的釉里红,树叶为中间的青花、两侧的釉里红。其它的树木都是树干为釉里红、树叶为青花。篷船、小桥及人物的衣服用淡淡的釉里红描出;草亭的顶盖为青花,盖顶的圆尖及小屋的屋顶为釉里红;江水只以阴刻线划出,无色。
总的来说,民国仿造的康熙釉下三彩器与康熙时期的作品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从器型来看,最常见的主要有觚和笔筒,康熙器和民国仿品有明显的差异,以笔筒为例,康熙器是圆唇口,而民国器是平沿口;花觚的造型民国器比例往往不和谐。从釉彩来看,康熙器的釉里红发色较浓、偏黑,民国仿品的要么偏淡、要么偏红,或者发涩;康熙器的豆青色较浅、微泛黄,民国仿品的豆青色较深、较青翠;康熙器的青花发色沉着,有的有深浅色阶变化,有的山石用虎劈皴画法,而民国仿品发色飘浮,不见色阶和皴法;康熙器一般以白釉作地,以青花、釉里红、豆青三色作装饰彩绘。从我馆的藏品中只见上述八骏觚是豆青釉作地,而以白釉作装饰彩之一的。但无论如何,在康熙器中,白釉、豆青、青花、釉里红四种颜色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而在民国仿品中,要么其底色也是淡淡的豆青色,整个器物看上去只见深浅不同的豆青及青花、釉里红,而不见白色釉;要么整个器物的釉彩都发暗、发涩。从装饰技法看,两个时期的共同特点一是纹饰多见山水、动物,人物只作陪衬,并不居主要地位;二是主要纹饰,如山水、人物、动物、树木、云气、小船、小桥等等,都是以阴刻手法先刻出轮廓,再施以釉彩。但不同之处是,康熙器的刻纹较浅,而民国仿品的刻纹较深,立体感更强。在对江水的表现上,康熙器是用淡淡的青花随意地几笔画出,而民国仿品是用阴刻线刻出,并不上彩釉。在画风方面,康熙器展现的仍是该时期作品的特点:干练、潇洒、富于动态、构图疏密有致;民国仿品总的来说做工也很精巧,但画工过于刻意求精,精细有余而潇洒不足,拘谨有余而不够鲜活,因而画面显得有点呆板,且构图过于饱满。
(来源 互联网)
,下一篇:出土古玉的断代与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