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三弦钮,双蟠龙纹钮座。座外饰双线方框,上为十五字篆文:“大乐贵富,得所好,千秋万岁,延年益寿”。 以鱼纹结句。从方框四边中部伸出双线勾勒的“T”形纹,与镜缘处伸出“L”形纹相呼应,方框四角与“V”形纹相对,构成规矩纹,“T”、“L”、“V”将镜面八等分,每区内各有一蟠螭纹,云雷纹铺地,蟠螭纹勾连变形,叠压于博局纹之下。蟠螭身躯蜿蜒盘旋,构成连绵不断,变化万千,神秘诡异的艺术效果。整个画面规则有序,繁缛秀丽,为早期规矩镜成熟期的样式。
蟠螭纹出现于战国时期,至西汉,这种纹饰造型仍然流行,且带有楚镜风格,但此时的蟠螭纹已不再运用战国时期平低宽的表现手法,而刻画较为复杂的双线或三线条,且蟠螭纹的布局不再是相互交错缠绕,或是绕镜钮无间隔环绕,而是出现叶形纹饰或类似此镜用“T”、“L”、“V”形纹饰间隔其中,形成蟠螭规矩纹,使图案更为清晰。
西汉时,随着战乱逐渐结束,生活逐渐归于安定,反映在铜镜纹饰中,蟠螭此类的神兽形象虽然仍有威武凶猛之意,但形象刻画平和生动,更易辨认。西汉初期的蟠螭纹持续时间较久,样式多元,且多变形图案,是战国以来蟠螭纹消失前的最后一抹艳彩。
铭文镜在西汉初期开始出现,在汉代铜镜纹饰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我们了解汉代审美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史料,铭文镜的铸造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答谢铭文,二是庆祝颂祷铭文,三是陶化修养铭文,四是得求神灵庇佑铭文。这件铜镜铭文“大乐贵富,得所好,千秋万岁,延年益寿”正是属于第二类,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王玲玲撰稿,胡均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