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俑身体前倾,昂首前视,双目圆突,长喙,尾部略上翘,双足直立,足底外撇,趾间有蹼。除足部外满施黄绿釉,釉面有小开片。红陶。
鸭是由野生鸭驯化而来,商代家鸭就已驯养成功,在商代墓中出土的铜鸭、玉鸭、石鸭等均可以证明商代确已饲养家鸭。另外古人认为鸭有守信美德,如《采兰杂记》称:“鸟之孵卵皆如期,不失信。……鸡二十日而化,鹜(wù鸭子)三十日而化,皆如期也。”秦汉时,鸭与鸡、鹅已成为三大家禽,可见养鸭之盛。
汉代大力提倡饲养鸡鸭等家禽,一些地方官吏还亲自鼓动百姓家家养殖,这既能满足生活需要,又能增加收入。各地汉墓中也常见有陶鸭随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人生活水准。
魏晋南北朝时期,养鸭业更加发达,《齐民要术》还设专章加以总结。唐宋以后创立了新的孵化鸭的方法,更加促进了养鸭业的发展。
汉代,因盛行厚葬之风,陶俑备受重视。封建统治阶级中的大大小小的人物几乎想把生前所享用的东西,全部带到他们死后的“世界”中去继续享用,因此,汉代陶俑反映的现实生活面非常广泛。像陶鸭此类明器,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当时汉代家禽养殖业的发展水平,同时也为我们再现了汉代雕塑艺术的水平。这件黄绿釉鸭俑昂首正立,腹部饱满,尾部小巧,若有所思,塑工们抓住其特点,形象而真实地表现出来,使我们仿佛看到一幅祥和的田园风光。
(王玲玲撰稿,胡均摄影)
参考文献:《汉代陶器与古代文明》
上一篇:宋临汝窑青釉印缠枝菊花纹碗
下一篇:东汉黄绿釉母鸡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