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楼阁拜谒图画像石。依石头的形状浅浮雕长方形框,画面中部浅浮雕一座两层楼阁,一层跽坐三人,中间一人正面而坐,两侧各有一人向他躬身拜谒。二层内两人跽坐,右边为主人,正面而坐,左边为客人,侧身而坐,双手拢起置于胸前,低头、弓腰做拜谒状;楼阁两侧各饰一对子母阙,阙顶呈两面坡式,阙上装饰简单的“菱形纹”和“水波纹”;楼阁顶部雕刻两只凤鸟,相向而立,中间一羽人面向左边的凤鸟,双手弯曲向上做导引状。凤鸟头部前伸,尾巴卷曲上翘,似是在听从与人的召唤。这块画像石的画面构图紧密,内容丰富,左右均衡,布局合理,雕刻技法粗犷中透着细腻,画风质朴简洁,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阙是是汉代建在都城、宫殿、陵墓、祠庙、衙署、贵邸大门外表示威仪等第的建筑物。其左右分为两列,中间有缺口,故称阙(“阙”与“缺”互为通假字)。从古代墙门豁口两侧的岗楼演变为来,后来防御功能逐渐减弱,演变成门外侧的威仪性建筑,是庙、墓、城、宫门或通道两旁的象征性大门,其上一般雕刻各种图画或刻记歌功颂德的铭文,常出现在城池、宫殿、宅第、祀庙和陵墓的前面。阙由最初的显示威严、供守望用的建筑,逐渐演变为显示门第、区别尊卑、崇尚礼仪的装饰性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有石质“汉书”的美誉。汉代是建造“阙”的鼎盛期,按其所在的位置可分为城阙、宫阙、坛庙阙、墓祠阙等,它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创造的一种建筑艺术表现形式,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从这块画像石来看,其上刻的阙应为土石型单檐子母阙,象征着天国的大门,可见其祠主人的身份是十分高贵的。
楼阁内一层中间一人端坐,应为祠主人,其他跪拜的两人象征着他的在世子孙,楼阁二层中正面端坐的妇女应为祠主的妻妾,跪拜者也为祠主的后世子孙,夫妻二人一起得道升仙,接受后世子孙的顶礼膜拜,同时,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在天上保佑自己的后世子孙平安富贵,能够长久地得到子孙们的尊敬和祭拜。整个图画表现的就是孝子贤孙在墓地祠堂祭祀祖先的墓祭图,画像石中阙与凤鸟、楼阁、羽人一同出现,象征着主人随着凤鸟、羽人一同得道升仙。
该石祠画像石的出土,不但使我们认识了淮北地区的汉代石祠画像石的样式,而且为研究淮北地区的汉阙形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研究淮北东汉时期的建筑风格、葬俗文化、石祠形制都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胡均撰稿、摄影)
上一篇:每周鉴赏:元“至元廿五年”铜权
下一篇:每周鉴赏:对话《水韵青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