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车马出行横梁画像石。边框饰有繁复缛丽的图案:幔纹、水波纹、菱形纹。中部以浅浮雕技法刻画车马出行图,左侧为小吏躬身相迎,中有两辆轺车,车上皆有两人,前为车驭,后为主人,一从骑紧随其后。
在画像石中,车骑出行是较为常见的题材,是由早期车马随葬演变而来的,它不仅标志着墓主人的身份,同时也是统治阶级特权的象征。
相传黄帝与蚩尤大战时,曾造指南车,指引行军方向,从而战胜了蚩尤。而车真正成为交通工具则是在夏朝初期,奚仲因发明马车被大禹封于薛(今枣庄市薛城区),任命为车正,负责掌管车服制度。战国以前,马是专门用来拉车的,而不是用来骑的,所以车和马是相连的。
古代驾二马为骈,驾三马为骖,驾四马为驷。《诗经·小雅·采菽》说:“载骖载驷,君子所届”,就是指驾三匹马、四匹马拉的车。
古人乘车坐次是有尊卑之分的,一般以左为尊,御者在中,陪乘在右。如《信陵君窃符救赵》说:“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虚左是空着左边的上座以待宾客,表示信陵君对侯生的尊敬,“虚左以待”一语即表此意。而兵车则是御者居中,左边武士持弓,右边武士持戈矛;而帅车则以中为尊,主帅居中,御者在左,武士在右保护主帅。
到了战国时期,随着匈奴的崛起和南下,灵活快速的匈奴骑兵让中原的战车相形见拙。为遏制匈奴的南侵,赵武灵王向匈奴学习,实行胡服骑射,骑马之风才渐渐在中原地区兴起。
两汉时期,对官吏、贵族车马的式样、服驾、导从车骑、仪仗规模均有明确的规定,尊卑上下,各有等级,不得越级,如有越级则必受严惩。《续汉书.舆服志》说:天子驾六,余皆驾驷。帝王往往将车马连同甲第、帷帐、衣冠等赏赐给贵族、官吏,以示关怀,但“礼尊贵,贵不得相逾”,舆服制度是维系封建等级制度的措施。(杨建华撰稿,胡均摄影)
上一篇:每周鉴赏:大运河象棋子
下一篇:每周鉴赏:“十字穿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