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双鱼纹门楣画像石。平面长方形。以阴线刻画两条相向游动的鱼儿,生动形象、拙朴简洁。
早在远古时代,鱼就是先民除了稻、谷之类主食以外的副食品之一,许多旧、新石器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鱼骨和渔具,仰韶文化遗址中还出土了绘有人面鱼纹和鹮鸟捉鱼图案的彩陶,这些都可表明鱼不仅仅是古人的主要肉食,还产生了对鱼的崇拜。
到了汉代,人们对鱼不仅是喜爱,还对鱼的内涵展开了丰富又神秘的想象,进行了巧妙的艺术加工,赋予了它吉祥的寓意。
《史记•五帝本纪》说:“其民析,鸟兽字微。”就是说人民分散在野外耕作,鸟兽也在为生育而交尾,鱼多卵子,有着旺盛的繁殖力,两两相对的鱼,与鸟兽交尾是一样的表达方式。另外,从画像上看,这种鱼属于鲤鱼,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双鲤鱼被视为传达书信的信使,以达到“长相思、勿相忘”的意愿,反映了人们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两两相对的鱼,肩负着沟通亲人阴阳相通的作用。
古代的生产力相对低下,人们祈求政治清明、衣食无忧,鱼与“余”谐音。《小雅•无羊》载:“牧人乃梦……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维丰年。”是说牧人做梦,见水中有许多鱼,于是请术士占梦;术士告诉他,梦见鱼,乃是丰收之意。《西京杂记》卷一记载:“戚姬使旧赵王内傅赵媪傅之,号其室曰养德宫,后改为鱼藻宫。”戚姬取名为鱼藻宫的意思就是希望赵王能得到刘邦的支持,像周武王一样成就大业。所以鱼的图形也表达了人们期盼得到先祖的庇佑,使得后代子孙飞黄腾达之意。(王玲玲撰稿,马广峰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