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绿釉陶扁壶。敞口、平沿、微束颈、溜肩、扁形腹、方圈足。肩部饰对称长方形孔。腹部饰桃形花纹。内施满釉,外施绿釉至圈足。
《诗·七月》:“八月断壶。”毛传:“壶,瓠也。”《说文·壶部》:“壶,昆吾圜器也,象形。从大,象其盖也。”《说文·缶部》:“古者昆吾作陶。”则壶本陶制,以器形似瓠(葫芦)而得名。在汉代,此器有自名为壶者,它多用以盛酒。《周礼·掌客》郑注:“壶,酒器也。”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用于盛粮食。
扁壶是西夏瓷器中比较常见的器物,也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器物,产量较大,制作精美。党项民族长期生活于马背,能耐寒暑饥渴,长于骑射,而扁壶体态轻盈,形状非常适合在马背或驼背上吊挂携带,是西夏人所喜爱的用于装水、盛奶、灌酒的生活器皿。扁壶的两侧有双耳或四耳,以便穿绳提拿或携带,其造型是从游牧民族盛水的皮囊壶演变而来。
“囊”是口袋的意思,盛入水后形状扁圆。形状扁圆不占空间,背负在腰间或是驼在牲畜上都比较方便,用兽皮制作,取材容易。扁的造型非常适合于游牧民族在马背上使用。
扁壶造型在中原文化中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代。汉族人是定居生活,从我们的使用习惯来看,日常使用的盛器以容量大、便于使用、取材方便是需要首先考虑的目标。而且以陶器制作的扁壶会出现容量小、摆放不稳定的现象,因此无论是为了抽象的表现美观还是实际使用来说都不会、也没有必要发明这种造型的扁壶,所以说陶扁壶可以说是从少数民族的使用盛器“囊”借鉴而来的。
这件陶扁壶其扁圆的器形,给人一种虚怀若谷、逍遥自在的感觉。它的个性鲜明、造型美观,令人玩味不尽。(胡均撰稿、摄影)
下一篇:每周鉴赏:宋吉州窑黑釉彩绘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