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家湖惊现5000年前的“脱粒机”
2010年6月13日,淮北大地骄阳似火,市文物管理的同志不畏酷暑驱车前往化家湖进行文物调查,由于职业的敏感性,一块普通的石头引起考古人员的极大兴趣。该石平面呈椭圆形,材质为砂岩。长53厘米,宽34厘米,厚约8厘米,中部较厚,边缘稍薄。其一面平坦,另一面较粗糙,通体遗留有原始打制痕,并无金属器刻凿的痕迹。从其制造工艺及其形制等可以认定这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粮食加工工具——石磨盘,堪称是5000年前的“脱粒机”。
与其配套使用的石磨棒,在淮北市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化家湖遗址也曾发现过一石磨棒残块,材质为砂岩,通体黑色,呈长条形扁圆柱体,横断面扁圆形,两端皆残断,残长8厘米,宽7厘米,厚4厘米。因使用时间较长,磨损严重,有一扁平的使用面。
石磨盘和石磨棒这些谷物加工工具在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淮河流域这一时期史前采集经济和农业的发达。据统计新郑裴李岗新石器时代遗址共出土216件石器,其中石磨盘、石磨棒88件,占出土石器总数的40.1%;密县莪沟遗址出土133件石器,其中石磨盘、石磨棒20件,占出土石器总数的20%;舞阳贾湖遗址也出土有石磨盘、磨棒。被誉为“中国原始第一村”的蒙城尉迟寺遗址的大汶口文化层也发现石磨盘17件,磨棒5件。这些事实说明石磨盘、石磨棒在当时石器中占有突出地位,它们是人们日常使用的一种粮食加工工具,这种工具可以把谷物或其它粒状果实碾碎,部分可以达到粉状,便于食用。石磨盘、石磨棒不仅是采集经济中对野生植物进行加工的工具,也可作为农业出现后的粟、稻的加工工具,加工稻谷,搓壳取粒、搓粒成粉都可以做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关于石磨盘的使用方法,过去人们简单的解释是,把采集来的的粟、黍放在石磨盘上,然后以石磨棒进行碾压。事实上,从现在民族学研究的资料来看并不那么简单。云南独龙族、怒族还在使用石磨盘加工粮食,但是他们加的工程序比较复杂,一是晒干或炒干,二是用石磨棒研磨。
在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曾出土过精美的四足石磨盘,但是两千年之后的仰韶文化却不见有足石磨盘了。仰韶文化出土的石磨盘不仅数量少,而且制作粗糙,形制多样。大汶口文化时期的蒙城尉迟寺遗址虽然也出土了石磨盘,但与裴李岗文化相比,石磨盘的数量减少,也不见有四足石磨盘出土,造型以不规则形居多。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不仅石磨盘、石磨棒明显减少,在质量上也较粗糙,说明作为研磨工具的石磨盘和石磨棒有衰落之势,而这种情况并不意味着粮食加工减少,恰恰相反,考古发掘证明当时农业有很大发展,产量有增无减。石磨盘的衰落,只说明它已经不是主要的加工工具,代之而起的是新的加工工具———杵臼的出现,从而引起了谷物加工技术的重大变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化家湖遗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化楼村西约1000米的化家湖中。遗址位于湖心略偏东南的一块台地上,呈馒头状地势,高出湖底约3米,分布面积约33000平方米。遗址表面随处可见到新石器时代遗物,有石器、陶器、兽骨及大量烧土。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有石斧、石锛、石铲,加工粮食的工具有石磨盘、磨棒、石杵等。陶器有夹砂陶、泥质陶、印纹陶、白陶、黑陶、红陶等各类陶器和纺轮;纹饰有弦纹、绳纹、回纹、指甲纹、篮纹、附加堆纹等,有扁状带沟槽鼎足、圆锥状鼎足、绳纹鼎足、白陶鬶足,可辨识器形有盆、釜、罐、鬶、鼎等。该遗址文化层厚,内涵丰富,延续时间较长,为研究淮北地区大汶口文化阶段的文化面貌提供了珍贵的的实物资料,2004年10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已有学者论证中国古史传说中的“神农氏”的出生地应为淮北烈山,他作为农业的发明者,当称颂其对农业的贡献时,首先要称颂的就是其对农具的发明。《周易•系辞下》“神农氏作,斫木为耒,揉木为耜;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白虎通义》记:“古之人民皆食禽兽之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农业生产工具的发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而粮食加工工具的发明对促进人类由采集经济向农业经济的过渡也具有积极意义,有了这些工具,人们可以大量的加工粮食,给粮食“脱粒”,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人们有了获取更多粮食的欲望,于是他们在长期采集食用野生植物果实的过程中,学会了培植粟、黍、稻等农作物,以获取更多的粮食。
化家湖遗址与“中国原始第一村”的蒙城尉迟寺遗址都发现了石磨盘、磨棒。虽然数量不多,但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在大汶口文化阶段遗址石磨盘本来就出土不多,到龙山文化阶段几乎无出土,这是符合文化的阶段性特征的。同时说明淮北地区大汶口文化阶段农业获得了很大发展,石磨盘作为农业初兴时期的工具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粮食加工需求了。
本次采集的石磨盘较为完整,从已公布考古资料来看,该石磨盘为同时期较大石磨盘,国内少见,这对于研究淮北地区史前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淮北地区农业和天文历象的发端极早,化家湖遗址作为淮北地区一处较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早在5000多年前,淮北先民们就在此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农业文明,这是值得淮北人民骄傲和自豪的,对如此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一定要保护好!
淮北市博物馆
执笔:解华顶
上一篇:淮北“相城”得名源流考
下一篇:我馆建立文物修复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