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相城考古再现辉煌
2010年,淮北市博物馆为配合基本建设,对相城城址内一些战国——汉代的遗址进行了发掘,同时发掘了城址外的几处汉墓群,为进一步研究战国至汉代古相城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也进一步彰显了相城厚重的文化底蕴。
一、相城城址的发掘
1、桓谭藏书处遗址
桓谭藏书处遗址位于相城城址的东南部,2010年9月~12月,为配合新火车站广场建设,市文物部门对“桓谭藏书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遗址上原立有“桓君山藏书处”碑,长条状,顶部弧形,碑高2.12米,宽0.4米,厚0.34米,是崇祯癸酉年扬州府儒学训导任文石所立。桓谭(公元前23—56年),字君山,沛国相(今淮北市)人,东汉初期著名的无神论者,唯物主义哲学家,著有《新论》。据《后汉书•桓谭传》记载:东汉章帝东巡至沛,曾专门派使者前去祭拜桓谭。汉以后多有学者、文人推崇其为圣人,今海内外学术界研究桓谭思想者多有之,桓谭已成为一世界性的文化名人。
桓谭藏书处遗址是市政府1965年公布的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碑的GPS坐标为N33°58'02.9",E116°47'47.9",海拔36米,东北距火车站约150米,北距相山约2000米,南距桓谭路约100米,距南城墙约300米,距东城墙约180米。目前开有10×10探方三个,发掘面积约300平方米,取得了惊人的考古发现。
目前认定桓谭藏书处遗址是一处较大范围的汉代聚落遗址,可能由若干小的庭院组成。目前仅考古发掘了“桓君山藏书处”碑周围的一小部分,为一处汉代庭院建筑遗存,这处庭院基础并未全部揭露,周围还有大面积的建筑遗存。
这处汉代庭院建筑遗存由子母扣汉砖和石板垒砌的汉代房屋基址多间组成,这在国内堪称罕见,目前仅发掘出5间。房基位于相城东南部,偏离相城中轴线,并非官衙,其规格高于平民低于官署,应为富贵人家的宅院。房基上部出土大量汉代筒瓦、板瓦、云纹瓦当残片,约有千余片,还出土有完整的大型筒瓦及云纹瓦当4件,可见汉代此处建筑规模比较宏大。汉代地层还出土有完整的铁斧、铁钉、陶罐、陶碗、石砚(残)、五铢钱等,出土陶片可辨器形有盆、罐、瓿、甑、壶等。出土大量东汉原始青瓷片及印纹瓷片。另外,在上部的唐、宋、元地层出土了大量不同窑口的瓷片,还出土有完整瓷罐、棋子、熙宁元宝等。
此处庭院建筑遗存目前由于条件所限,仅发掘了东部部分,西部经试掘,也发现房基的石板,且石板规整,规格较高。此次发掘出汉代庭院一处、房基5间,有厢房、厨房、大厅、回廊、院子、排水沟、灰坑组成。东北二间为厢房,房子东侧有灰坑,有残留排水沟与之相通。东南一间为石板铺地,应有特殊用途,北侧有排水沟,其周围瓦片堆积厚约20~70cm。中部为客厅,院子位于西南部。最北面一间为厨房,房内发现汉代“串塘灶”基础一处,由灶门、火塘、风门、出烟口、污水池构成。火塘下红烧土较厚,应该是经过长时期的高温火烧,表层还含有草木灰。该处庭院整个建在垫土层上,垫土较厚,表面草木灰较丰富,有的为红烧土,这都起到防潮、防水的作用。
汉代房基与“桓君山藏书处”碑相互印证,疑为桓谭故居。明代任文石考证其为桓谭藏书处应该是有根据的,任文石(1587年-1654年),字伯介,号瑶房,晚号蛰庵,明末清初宿州相城(今安徽省淮北市)人。崇祯丙子年(1636年),江淮多事,曾上《救时策》,受督抚抗清名将史可法、漕帅王公咸器重。崇祯十三年(1640年)任扬州府儒学训导。清顺治五年(1648年)退归故里,居相山脚下,致力于相城古文物史迹的研究和整理,著有《相山志》12卷、《藕花墅集》2卷、《静寄斋集》5卷等,均已散佚。惟所撰《相山庙碑》碑文以及少量其它诗文存世。任文石一生治学严谨,专心研究程颐、程灏和张载的理学,为一代理学家。任文石在此处立“桓君山藏书处”碑应该是比较严谨的,而我们又在碑下考古发掘出汉代庭院建筑基础一处,这与碑文记载相互印证。
从发现的房屋基础来看,非常注重防潮防水,垫土层较厚,并且经过人工夯打,土质较硬,特别是遗址的西南部,有较厚的烧土层,东南部残留有大片石板,这样注重防水防潮是否与藏书有关这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从建筑规格和所用建筑材料来看,规格较高,为富人住宅。从出土的大量东汉原始青瓷片及精美的印纹瓷片来看,户主应较富裕,出土了残砚一方,推断可能为文人居所。该庭院遗址与桓谭和任文石两位历史名人有关,建筑年代与桓谭生活的年代一致,它的发现是我市继去年相城水门发现之后的又一令人震惊世人的考古发现,也为我市打造桓谭文化品牌的提供了重要机遇。
2、柳暗花明小区建筑工地
2010年2月~4月,淮北市博物馆对位于惠黎路老木材公司的柳暗花明小区建筑工地多座汉代至金元时期水井以及古石墙等遗迹进行了清理,出土可修复文物20余件,为研究本地区汉代至金元时期的水井形制及该地区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5座汉代水井说明此处在汉代是一处人口分布密集的区域,出土的金元时期水井说明金元时期相城仍有居民居住。柳暗花明小区建筑工地在不到8000平方米的范围内集中分布有6座汉代水井,有土井3座、陶圈井1座、砖砌井2座,并发现大量板瓦、筒瓦、瓦当残片,可见汉代此地有大量建筑,这些建筑遗址再现了古相城昔日的繁华和辉煌。
3、学府雅苑小区建筑工地
2010年6月~8月,淮北市博物馆为配合学府雅苑小区建设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学府雅苑小区建筑工地位于城区濉溪路东的金星巷东侧,海宫南侧,原淮北市老玻璃厂所在地。此次考古,发现了夯土所筑的相城西城墙以及一座房屋基址、3口水井等重要遗迹。房址、探方、井内出土了一些汉代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等遗物,可修复器物约20件,为研究汉代相城的历史及生产力水平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4、金色云天小区建筑工地
2010年6月~9月,博物馆考古部在位于桓谭路南侧的金色云天小区建筑工地的一小片区域内发现战国至汉代水井7座,井的种类有土井、陶圈井、砖砌井。其中土坑井、陶圈井为战国水井,砖砌井为汉代水井。井内出土有战国晚期的汲水罐及一些遗物,这些水井分布在不到5000平方米的范围内,说明战国至汉代城内人口的相当密集。遗址位于古相城东南部分,也是古相城繁华区域。这些古井和位于城西的学府雅苑小区建筑工地、柳暗花明小区建筑工地发现的战国至汉代古井互相补充,以铁的事实证明了战国至汉代相城的繁荣。
另外在汉代文化层上发现唐代至明清的文化遗存,采集了大量瓷片,说明相城在唐代至明清一直有居民在此居住,为进一步研究汉代以后的相城历史提供了一些实物资料。
二、城区汉墓群的发掘
2010年7月~9初,淮北市博物馆先后对市职业病防治医院建筑工地、濉溪东方安置房建筑工地、城市广场二期建筑工地发现的汉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其中职防院内建筑工地发掘汉墓4座,环山东路建筑工地5座,濉溪东方安置房建筑工地3座,城市广场二期建筑工地6座,共计发掘汉墓18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土可修复文物百余件。
发掘的汉墓类型丰富,有土坑墓、小砖室墓、券顶砖室墓、砖石混合结构墓、砖石混合框架结构墓、石棺墓。有单室、前后室、还有带耳室的汉墓。出土文物有陶鼎、陶罐、陶碗、陶甑、陶盘、耳杯、漆盘、陶磨、陶灶、陶井、陶厕、釉陶壶、瓷罐、铁削、环首刀、货泉、五铢钱、七窍塞、玉蝉、铜镜、金指环、鎏金饰品盒等。尤其是在城市广场二期建筑工地M6内出土的一件金指环和一对鎏金饰品盒,这些高档奢侈品的出土是汉代相城经济繁荣的有力佐证。另外在很多东汉墓中出土了原始青瓷罐,其中在城市广场二期建筑工地M1出土的一件瓷罐(残),其质地较好,品相较佳,制瓷工艺已达到同时期全国较先进水平,和城中出土的大量东汉原始青瓷互为佐证,充分证明汉代相城生产力的发达。
相城考古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以铁的事实证明了今天的淮北市区正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春秋战国至汉代古城——相城的的城址所在地。通过出土文物综合考证,相城在春秋战国至汉代时期繁华富足、人口稠密,是一座集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今天生活在相城这块古老文明土地上的人们,在做好相城经济开发的同时,要做好城址的保护工作,做好文化景点的开发利用工作。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建设文化名城、后现代化生态文明城市的宝贵财富。
淮北市博物馆
执笔:解华顶
上一篇:十大考古发现
下一篇:古相城内古井、古石墙再现古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