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热河故地,塞外明珠,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8月2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走进承德避暑山庄、普宁寺、承德博物馆,深入考察文化遗产保护和民族宗教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大国。承德避暑山庄底蕴深厚,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宗教与社会相适应、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
承德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始建于1703年,建成于1792年。山庄的面积相当于两个颐和园,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避暑山庄正式对外开放。1994年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使承德市文物工作者备感振奋,深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走进承德避暑山庄、普宁寺、承德博物馆,对承德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承德市文物局局长王荣昌说,“我们要牢记嘱托,继续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凝聚民族精神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
一座山庄,半部清史。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是我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
避暑山庄作为清代鼎盛时期帝王避暑的夏宫,占地564公顷,由宫殿区和苑景区组成。其中,宫殿区又分为正宫、松鹤斋、东宫和万壑松风四组建筑,是皇帝日常起居、处理朝政、宴饮娱乐以及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苑景区则包括湖区、平原区和山区。环列在避暑山庄外东部和北部山麓的12座皇家寺庙群,占地47.2公顷,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
普宁寺是避暑山庄外八庙之一,前半部建筑为汉式、后半部为藏式,汉藏合璧、有机融合,寓意四海之内“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代表了中国建筑发展过程中多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成就。
避暑山庄是清王朝为团结边疆少数民族,巩固边防,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成为接待少数民族首领以及外国使节的重要场所,是清政府的第二个政治中心,达到了“和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政治目的。
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见证了清代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比如,土尔扈特万里东归、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等。
土尔扈特万里东归真正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影响力和向心力。
1771年,土尔扈特部从伏尔加河草原,逾越艰难险阻、万里东归。乾隆帝在避暑山庄接见了当时的部族首领渥巴锡,为了庆祝土尔扈特部落回归,乾隆帝撰写了《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碑文,以满汉蒙藏4种文字刻碑立于普陀宗乘之庙碑亭内。一方面彰显了对少数民族的热情与友好,另一方面使得各个地区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对促进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多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关专家表示,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缩影及历史见证,既为我们研究了解清代历史和民族政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为我们认识和解决当前所面临的民族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持之以恒做好修缮保护
多年来,在国家文物局和河北省文物局的指导支持下,承德市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尤其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山庄等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承德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1949年开始,我国对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的保护工作时间线十分明晰,并完整实施了三个十年整修规划,始终坚持在修缮中保护,在保护中修缮,不断提升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
1949年至1974年,对避暑山庄内古建筑进行抢救性维修,修缮了正宫、月色江声、金山上帝阁、烟雨楼、文津阁、如意洲等古建筑。复建了避暑山庄莆田丛樾、观莲所、金莲映日、南山积雪。还修缮了须弥福寿之庙和普宁寺大乘之阁。
1975年至1985年,开始实施第一个《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十年整修规划》,对现存古建筑进行抢险和维修,整修山庄现存古建筑,使原康乾七十二景恢复到三十六景,对外八庙所有现存古建筑进行抢险加固。迁出山庄内15个单位,400多户居民。
1986年至1995年,实施第二个《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十年整修规划》,以现存古建筑抢险整修为主,结合文物陈列和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进行重点复建为辅。修缮山庄外庙重点建筑,对避暑山庄内的非文物建筑进行大规模拆迁。
1996年至2005年,实施第三个《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十年整修规划》,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原则,进一步加强调查和研究工作,实施避暑山庄引水工程,使活水进山庄。同时,侧重于遗产地周边环境的治理,拆除山庄外庙外各类现代建筑,有效地改善了世界遗产地周边环境脏、乱、差的局面。
2010年至2020年,国家文物局投入约6亿元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实施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工程内容涉及古建筑保护修缮、安消防能力提升、遗址保护、文物科技保护、避暑山庄水环境综合整治、文物保护基础工作等6个方面,共计105个单体项目。至2020年全部工程均已完工,并通过了国家文物局和河北省文物局组织的工程整体竣工结项验收。
“承德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投入资金最大的单项文物保护项目,对古建筑进行了全面修缮,解决了古建筑重大安全隐患。通过安消防能力提升改造,使承德文物安全防护能力从‘人防’为主实现了向现代‘技防’为主的转变,消除了重大安全隐患。”参与此次工程的相关专家表示。
提升保护水平 挖掘历史内涵
为了更好地做好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的保护传承,承德市文物部门在预防性保护、科技保护等领域积极探索,以求最大限度地保存、延续古建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王荣昌介绍,自2019年开始,承德在全国文物保护领域率先启动了古建筑预防性保护工作。普乐寺、安远庙、普陀宗乘之庙已经被列入国家第一批古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
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和古建筑预防性保护的实施,实现了对承德古建筑的基础性保护。
“但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仍存在文物保护难题,用传统的、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容易解决。”王荣昌说,为此,近些年,承德市文物局积极开展石质文物、彩画、佛像、壁画等文物科技保护,并与中国文化遗产院合作,在承德博物馆建立文物科技保护修复实验室(文物医院),培养文物修复专业人才,建立完备的文物修复技术和硬件,开展对丝织品、纸张、壁画、佛像、彩画、石雕等文物的科技保护,研究恢复古建筑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材料、技艺,通过科研和现代技术解决古建筑保护的难题。
同时,承德市文物局积极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故宫博物院、中央美术学院、天津大学等高校院所在文物科技保护与研究、专业文物修复技术人才培养、避暑山庄历史原貌复原研究、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的现代化勘察测绘等方面开展合作,不断提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水平。
“避暑山庄的文化很深厚,建筑构思精美,是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园林文化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瑰宝,要保护好,同时挖掘它的精神内涵,这里面有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是承德文物部门努力的方向。
“避暑山庄”吉祥物、中小学生研学、“文化演绎小剧场”、“避暑山庄文创园”等一系列文化产品正在不断被开发出来。为了深入挖掘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世界文化遗产内涵和园林文化的艺术底蕴,将研究成果通过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加以展示利用与传播,承德市文物局进行了探索。
承德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承德坚持以避暑山庄文化为核心打造文化品牌,积极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院、天津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开发相关文创产品,挖掘它的精神内涵,借助世界文化遗产对外开放与交流的窗口,把避暑山庄蕴藏的历史智慧告诉人们。
对于接下来的工作,王荣昌信心满满,“我们将继续做好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挖掘其历史内涵,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同时,我们也要担起世界遗产保护的责任与使命,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讲述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