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提起京杭大运河,总会梦回隋唐,柳岸闻莺、漕运繁忙,其实大运河在隋唐时期并不是现在这样,隋唐大运河呈“人”字形,横在华夏大地上,而安徽淮北就有一处隋唐大运河码头遗址,随着考古工作的发掘,在这里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填补了多项空白。
3月26日下午,第三届“春游江淮请您来”北线记者团来到淮北市柳孜运河遗址,柳孜运河遗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柳孜村,属于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故道遗址。1999年、2012年该遗址经过两次考古发掘,发现唐宋时期的河道、河堤、石筑桥墩、道路等重要遗迹,出土9艘木质沉船及大批陶瓷器、骨角器、石锚、铜钱等重要文物,填补了运河考古的多项空白。
其中,石筑桥墩是我国大运河建筑遗址的首次发现,在运河内发现如此多沉船尚属首次,大量隋唐宋以来3个朝代、20多个窑口的精美瓷器尤为珍贵。柳孜运河遗址考古发现证明,柳孜是隋唐宋时期通济渠沿岸的繁华重镇,遗址保存完好,对研究通济渠的流经路线、运河结构、河道变迁、水工技术、造船技术、漕运历史、商旅活动等具有重要的科学、历史和文化价值。
柳孜运河遗址,曾被评为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99年5月,柳孜运河遗址进行首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900平方米。发现隋唐宋时期河道、北宋时期石构建筑等遗迹,出土8艘唐代木船和隋唐宋时期我国南北方20多个窖口2000余件精美陶瓷器。石构建筑、木船和大量陶瓷器的发现,创造了运河考古史的“三个第一”。2012年2月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近3000平方米。发现两岸河堤、河坡、石筑桥墩、道路等重要遗迹,出土7千余件完整和可修复文物,进一步确认了石构建筑的性质、通济渠流经路线,大运河柳孜段河道宽度以及淤废的相对年代,对研究中国古代水运史、水利史、交通史、陶瓷演变史提供了实物史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