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遗忘的隋唐大运河瓷!
——读王红五先生《大运河瓷》札记 达洲文 文史爱好者
最近,有幸拜读王红五先生《大运河瓷——兼考通济渠出土陶瓷及起始年代》
一书,获益不小。这本15万字的学术专著,既非出自学院派高足,也非来于考
古世家,而竞是一位公务员的笔端生花!我实感叹服。
正如文作者(自序)中所述:“大运河”汴渠段,历史上被沿线百姓呼为“隋
堤”,以黄河水为水源的隋唐大运河,有黄河水性决定,汴渠段早已成为地上悬
河;汴渠湮塞后,因为元以来七百多年,只见堤,未见河;后人眼里,河便成了
“隋堤”。
1988年初,改革已经10年。中国宛如一头醒狮,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
面都出现了腾飞。洋人们惊呼:整个中国仿佛是一个“巨大的工地”。地处安徽
北端的宿永公路应运而生,开工兴建。因之一年以后,隋唐大运河当年靡靡流淌
在淮北人间的的历史,终于随着开挖于隋堤腹中的无限国宝——沉船古瓷而大白
于天下!《淮北柳孜运河遗址考古发掘》终于成为一九九九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发现》之一。
我想,也许作者曾经作为一位学习经济专业的学生独具慧眼,发现了大运河瓷
的文化价值所在罢。
常识告诉我们,在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年代里,人们注意力不会放到收藏上
的。只有在衣食无忧的社会才有收藏的市场。于是,一些有眼光的收藏家,注意
到当年流经安徽170公里的地下隋唐大运河。那暴露民间过去视为不详之物的瓷
器、瓷片成了宝贝疙瘩,他们开始节衣缩食,搜集当时价格不算太高的古瓷。
收藏是一个雅而有趣的天地,从古钱币、古陶瓷、古青铜、竹木雕件、名人字
画、玉石杂件、古籍专著,毛主席像章、梳篦、铜镜、筷子套、刀剑、小人书、
酒壶瓶......琳琅满目,无所不包。在千姿百态的收藏天地中,自然随着隋唐大
运河隋堤的揭秘,运河瓷便成为诸多藏家的新宠。收藏家们收藏着,也快乐着。
我以为把玩可以获得乐趣,占有可以获得满足感,这是正常人的情感。其它人
不可攀比,不可眼热,更不可嫉妒。因为人类数十万年来的进化史告诉我们:只
有在生产力相对发达的历史阶段,人类的文化积淀才可能丰厚。人的欲望催生了
邪恶,同样,也催生了进步!
做一个有高雅品位的收藏家,我以为应当把你收藏的宠物作以认真研究才是。
那样,就可以催生你成为成为真正的雅玩专家。你如果是个文学家,你手中的收
藏则可能成为你创作的源泉,有人因收藏“筷子”连连出两本书籍,享受着收藏
的无比快乐。
王红五先生无疑是一个以研究为目的民间收藏家。他虽然不是研究古瓷的研究
专家,但他却做到了一些专家还没做到事儿。也许从他这本《大运河瓷》专著中
找到答案。文中四部分,十四个章节,对八朝荟萃的大运河瓷、汴渠的废弃、湮
塞及大运河瓷精品的分析、论证、鉴赏、探讨,令你爱不释卷。
笔者对古瓷毫无研究,但对中国文化的爱好是毕生的追求。平时对来自古代久
远的一切文化现象,都十分感兴趣。因而,“淮北市博”是我常常走动的地方。
听说他不久前兼任馆长,我以为组织上的任命可谓是知人善任的举措。也听说过
,我市有搞《隋唐大运河申遗》的壮举。相信他的研究成果,应该理所当然地成
为佐证材料。
如果说,王红五先生的这本专著《大运河瓷》有何瑕疵?我实话实说,这本书
所取史料还有待不断补充,因为隋唐大运河埋藏在地下的宝贝,是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的。
殷切希望王红五先生有新的研究成果问世。
2008年12约13日早晨草于蜗
下一篇:"市博"是我市文化品位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