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家文物局网站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我国新时代思想文化事业守正创新、开拓进取,开启了崭新篇章。文脉赓续,弦歌不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线中轴,连贯古今,一城古韵,文脉绵长。今年7月,“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的骄傲、世界的遗产,为世界文明百花园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山河为证,岁月可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
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曾经诞生了诸多思想家和文化巨匠,留存下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至今依旧为中华民族提供着丰富的历史滋养,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和突出的和平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王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精准解答了中华民族的根脉与文明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考诸文献,“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何尊上的铭文“宅兹中国”,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亘古绵长。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和推动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郧县人、皮洛、良渚、二里头、三星堆遗址等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还原了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金瑞国: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为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作出积极贡献。
目前,我国已拥有世界遗产59项,位居世界前列。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绽放时代新光彩。新时代的中国,不断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中汲取智慧力量,这是文脉弦歌不辍的密码,也是文明生生不息的动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
下一篇:踏金秋 走神州 佳节共此文博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