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下午,在明媚的春光里,淮北市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风筝制作活动,带领淮北小记者们了解非遗文化,动手描绘风筝。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韵味。沙燕风筝是北京风筝流派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沙燕风筝分为雏燕、肥燕、半肥燕、瘦燕和半瘦燕等。曹雪芹扎的风筝造型独特,飞得很高,逐渐被人们称"曹氏风筝",乾隆年间曾被誉为京城"四大流派"风筝之一,与当时著名的哈氏风筝、金氏风筝、马氏风筝齐名。
老师带领学生了解沙燕的历史起源及外型特点,以及沙燕制作步骤。做一只沙燕风筝的工序十分考究。"扎"即要达到对称,左右吃风面积相当。风筝的骨架需要选竹、劈竹、弯、削、接五个步骤完成。"糊"要保证全体平整,干净利落。"放"即要依据风力调整提线角度。小记者们按照老师教授的涂色技巧给风筝上色,每一幅风筝作品都展现了孩子们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晾干后开始拼组风筝支架,最后缠上绳子就可以放飞了。小朋友们互相展示着自己的作品,既提升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感受到了传统非遗文化魅力,让传统技艺焕发出新活力。
撰稿:高胜寒
摄影:陈晓晓
审核:张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