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青白釉皮囊形砚滴,拉坯成型,胎体装饰,上釉,入窑烧制。皮囊形。短流,长弧腹,平底。顶部饰一桥形系,系下饰一圆形穿孔,腹部两侧饰三个双线菱形纹,成“品”字形排列,菱形纹里面饰草叶纹,菱形纹外满饰乳钉纹。灰白色胎致密细腻。
砚滴又称水滴、书滴、水注等,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陶雅》:“水丞,谓之水滴,又谓之蟾注”。《饮流斋说瓷》:“水滴,像形者,其制甚古,蟾滴、龟滴,由来归矣。古者以铜,后世以瓷,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者则名曰滴,不名曰盂。”
砚滴腹内中空,可以盛水,背上有一个圆孔和腹相通,可以注入水。在较高的位置上有一细孔,倾倒时,可以滴出水来。用水时,用一个手指按住,把砚滴移到砚台上时,不会有水洒出,只要略松开手指,便有水滴到砚台上。
砚滴最迟出现在东晋时期,与笔墨的使用和书画的兴起有关,是一种古老的文房器物。材质除金属、玉石、玛瑙外,大多是陶瓷材料的。砚滴做工都比较精美,发展到宋元时期,由于制瓷业的大发展,砚滴的形制越来越多样,在造型设计上,也是穷其工巧,它们大都古雅别致,多姿多彩,散发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是文房中的点缀,算得上是古代文人书桌上的“手办”。
(张岛撰稿,胡均摄影)
上一篇:隋青釉碗
下一篇:宋临汝窑青釉印缠枝菊花纹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