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馍,也称“面花”,是中国民间面塑品,花馍起源于中国民间祭祀活动中用面塑动物代替宰杀牛羊等动物的习俗,造型生动、夸张,制作精巧细腻,在民间约有1000多年的历史,流传于黄河两岸的花馍,文化底蕴更为深厚。
为了更好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11号,淮北市博物馆开展“小麦粒粒香,巧手做花馍”——非遗社教活动。活动开始前,非遗传承人、花馍制作老师高斯雅首先为大家讲解了花馍的历史和文化寓意,介绍材料的制作方法,高老师表示:“在制作前一定要将制作花馍的面进行多次擀压,这样做出来的花馍才够筋道。”
准备就绪后,博物馆工作人员把醒好的用各种果蔬汁和成的彩色面团、红豆、馅料、剪刀等工具拿到活动室。老师指导学生通过揉、捏、揪、搓等手法,用小剪刀等工具,配上红豆等辅料,普通的面团就活灵活现起来,制作出饱含创意的苹果、小兔子等五彩花馍造型。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充满欢声笑语。
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体验了传统饮食文化的制作过程,锻炼了动手能力,既收获了劳动的喜悦,又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张子雯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