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淮北市博物馆大运河古陶瓷文化百场宣讲活动走进学校,为第三实验小学的学生们讲述隋唐大运河的历史,以及当时柳孜码头繁荣的景象。
公元605年至610年,隋炀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分三段、三次开掘隋唐大运河,每次征用百余万劳力。该运河北起幽州(北京),南至杭州,全长2700公里,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历经隋、唐、宋三朝约六百年,史称隋唐运河。它是一条连接南北的经济大动脉,大大促进了当时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象征。
淮北市濉溪县境内的柳孜码头遗址,座落在通济渠中段。通济渠起于河南荥泽,至江苏盱眙入淮河,全长一千三百余里。在隋唐运河的历史中,通济渠起到了“半天下之财富,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的枢纽作用。运河开通大大促进了当时南北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当时的城镇店铺酒肆林立、热闹繁荣,街道纵横交错、车水马龙。
同学们认真地聆听着武可老师的讲述,仿佛置身于当年舳舻相继、一派繁忙景象的柳孜镇中,不由得为古人的智慧惊叹,为隋唐大运河感到自豪。(高胜寒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