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博物馆讲解员高红艳老师走进第三实验小学,为二年级的学生们讲述淮北的发展历史。
淮北,古称相邑、相城。早在72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早期的淮北文明。4000年前,商汤的十一世祖祖土所居。宋文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89年),宋文公鲍去世,由公子固(或作瑕)继位,是为宋共公。他在位期间(公元前588—576年),由执政大夫华元专国。由于都城发大水,为避水患,将国都由河南睢阳(商丘)迁至相城。汉高祖帝四年(前203年),改泗水郡为沛郡,仍治相县,领37个县。辖县之多,户口众多,可谓盛极一时,这也是沛郡历史上辖地最广时期。此时,相城的外城已初具规模。宣帝地节元年(公元前69年)沛郡更为彭城郡。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复名沛郡,并在今濉溪县赵集孤山一带置竹县,属沛郡。
老师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讲解,向同学们演示了淮北发展变迁的历史,引人入胜,氛围融洽,使同学接触到的知识更加立体,直观。(高胜寒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