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啸群山辞旧岁,兔奔匝地庆新春。
转眼间我们迎来了癸卯(guǐ mǎo)兔年新春。兔,是善良可爱的动物,是由最早出现在6000万年前的野兔驯化而来。因其机敏驯良,乖巧可爱的秉性,早已成为人类的朋友。
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早至先秦时代就已经豢兔。在传统文化中,兔常常是月亮精魂的“化身”,也是祥瑞、长寿的象征。无论是神话传说、文献记录还是考古遗存中,我们都可以看见“兔”的身影:殷墟卜辞中的象形兔字、汉画像石中兔的形象、文学作品中不同意境下的兔等等。
古代文献中有很多关于兔的记载,远至“中国文学的源头”《诗经》时代,它就已成为劳苦大众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对象。《说文》:“兔,兽名,象踞,后其尾形”,段玉裁注云:“其字象兔之后蹲,后露其尾之形也。俗作菟。”《诗·召南·兔置》中有:"肃肃兔罝jū,椓之丁丁"。意思是,布好捕兽网,击打木桩来引诱兔子。 《礼记·曲礼》载:“凡祭宗庙之礼…兔曰明视”。 在古人眼中,兔可以通人神,周代祭祀中兔不可或缺,别名“明视”。《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兔属“五牲”“六兽”之一。洪兴祖《楚辞补注》引《苏鹗演义》云:“兔十二属,配卯位,处望日,月最圆,而出于卯上。卯,兔也。其形入于月中,遂有是形”。兔,在十二生肖中排第四,与十二地支“卯”对应,故又称卯兔。八大行星之一的水星古代又叫辰星,别名兔星,省称兔。《史记·天官书》有“兔过太白”。 1980年,山西太原发现的北齐武平元年娄睿墓,其墓室四壁上栏所绘十二辰壁画,仅存的几幅中就有卯兔。及至隋唐,墓中随葬的十二辰俑,改为兽首人身的形象,"卯"像就成为兔首人身,且身穿袍服,神态自然,煞是可爱。
月里嫦娥舒袖舞,人间玉兔报春来。
“嫦娥奔月”的故事家喻户晓,据《淮南子》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姮…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而后,因广寒寂寥,"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楚辞·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东汉王逸以“月中顾望之兔”释之,月兔神话由此而生。
玉兔捣药的传说最早应是与西王母有关,我们常常能在汉画像石上看到西王母的身旁有玉兔捣药的画面。后来月兔神话的广为流传,捣药的场所就从西王母处转移到了月宫。西晋傅咸《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白兔所捣之药为灵丹妙药,象征着生命的永存。至此,玉兔成了月亮的代名词,也衍生出了白兔捣药的神话故事。在杜甫《月》中:“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李白在《拟古十二首》其九中,反用“兔药”的长生之义,感喟生命的短暂,寄寓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汉日月神兽画像石
《论横·说日》:“儒者日:‘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蟾蜍。’”为什么古人认为月亮中有蟾蜍和兔子呢?《艺文类聚》卷一引汉刘向《五经通义》中解释道:“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阳也。”颜真卿《三言重拟五杂组联句》“往复还,乌与兔”。以“乌、兔”代指日月,谓日月迁移、光阴荏苒。淮北市出土的“日月神兽”画像石中就刻有日轮和月轮,日轮里有金乌,月轮里有捣药的玉兔和蟾蜍。
兔在古代是国泰民安、祥瑞吉兆的象征。《诗识名解》日:“兔多褐色少白者,故瑞应图以白兔为祥”。《宋书·符瑞志下》云“白兔,王者敬耋老则见” 赤兔“王者德盛则至”。即赤兔、白兔昭示着上天对有德之君的称赞。据记载,汉代建平元年、元和三年及永康元年,民间前后三次向朝廷进献白兔。唐太祖下诏在9次出现白兔的神山县建白兔观进行祭祀,并将兵符改为银兔。《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日南缴外蛮夷献白雉、白兔”。“逐兔争先捷,掎鹿竞因机”兔甚至隐喻皇位王权,而“逐兔”比喻争夺帝位。《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岂不闻‘逐兔先得’之说乎?”。李世民《辽城望月》“玄兔月初明,澄辉照辽碣。”诗中太宗皇帝把神话传说中的“玄兔”与“玄菟郡”融为一体,寓意大唐江山一统。
在民间,兔是镇邪禳(ráng)灾、寓意长寿的吉祥之物。葛洪在《抱朴子》中称“虎及鹿兔,皆寿千岁,寿满五百岁者,其毛色白”。民间神话传说中,貔貅是一种镇宅、辟邪的灵兽,而貔貅有着兔子的眼睛。古人认为兔可以保平安,于是有了正月初一门楹上挂面兔头、赠小孩兔面祈求福祉,元宵节游兔灯传递幸运。兔因为全身是宝,对中华先民恩惠良多,故被尊为神。北方地区昵称兔神为“兔儿爷”,每当中秋节前,民间集市上就会出售一种泥塑或纸扎的“兔爷”玩偶。无论是关于兔是祛病消灾的象征还是兔神的信仰,都源自于月中玉兔捣药的神话传说。
古代兔的神话传说又衍生出了文学作品中“玉兔”“兔轮”等意象符号。贾岛《赠智朗禅师》诗:“上人分明见,玉兔潭底没”、辛弃疾《满江红·中秋》“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中兔是月亮的代名词。李贺《李凭箜篌引》“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用人与兔对乐曲的痴迷来表现李凭高超的箜篌技艺。因兔代指月亮,故圆月如轮称之为“兔轮”。元稹《梦上天》“西瞻若水兔轮低,东望蟠桃海波黑”。弦月如钩称之为“兔钩”:卢照邻《江中望月》“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月辉称之为“兔辉”:黄颇《闻宜春诸举子陪郡主登河梁玩月》“虹影迥分银汉上,兔辉全写玉筵中”。
兔类听、嗅觉感官俱佳,且善走擅跃,遇到天敌时犹如离弦之箭。所以有“动如脱兔”、“兔起凫举”、“兔起鹘落”等成语。还有许多有关兔子的成语都与月亮有关,例如“兔起乌沉”、“玉兔银蟾”、“白兔赤乌”等。乌菟轮亏,寒暑往复,唐代韩琮有《春愁》诗:“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 以“兔走乌飞”喻时光流逝之迅疾。
据说兔是希腊神话中爱神阿佛洛狄忒最喜欢的动物,兔不仅活泼可爱、纯洁温驯,它还能给人带来好运。佛教典故“逐兔见宝”讲述的是一个人追捕白兔,白兔化而为人又化而为金的故事,暗示白兔会给人带来幸运。元代南戏《白兔记》中,因为白兔,家人团聚。
汉渔猎图画像石拓片
作为有着“明月之精” “玉衡之魂”美誉的瑞兽,兔还赋予了君子品德。在“君子比德于玉”的价值取向下,古人玉佩造型多是具有良好行为的动物,而兔是常用的形象。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的平雕玉兔、西周佩饰玉兔的大量出土足以印证人们自古以来对于兔 “皎如霜辉,温如玉粹。其容炳真,其性怀仁”的赞誉。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古代先民将兔作为日常观法取象的重要动物, 从兔子身上汲取了大量生存的智慧。根据“伏兔”的形状创制出轐bú车。《孙子兵法·九地》云“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强调军队行动起来须如飞跑的兔子一样敏捷、迅速。藏语民谚云:“兔子比狮子聪明。”佛家赏识兔子四两拨千斤的高超本领,著名禅语“狮子搏象用全力,搏兔亦用全力”。中国武术从兔蹬鹰踹犬之绝活的灵感中创建出“兔子蹬鹰”这一以弱胜强、一招制敌的招式。
《汉书·酷吏严延年传》有:“昔韩卢之取菟也,上观下获…”汉代狩猎时利用良犬进行逐兔,所以在汉画像石上经常可以看到猎犬逐兔的画面。北宋梅尧臣《兔》云:“猎从原上脱,灵向月边逃”。在古人心中,月中有兔,乃兔子的精灵所化,所以能逃脱围猎。这也正是中华先民“万物有灵”观的体现。“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人们由建窑茶盏的纹饰也联想到了兔。“玉兔毫毛生紫气”才有了“绿地毫瓯雪花乳,不妨也道入闽来”的兔毫盏。
宋建窑兔毫盏
意蕴丰富的中国兔,反映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取向。在兔年新春到来之际,淮北市博物馆精选馆藏兔元素文物,通过兔子形象的文物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意蕴丰富的 “兔文化”内涵。
虎越雄关踪影去,兔临春境晓光新。
祝大家兔年新春大吉!大展宏“兔”!
陈玉撰稿、胡均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