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扶瑟陶俑。陶俑头戴平巾帻,面向左前方。身着左衽交领长袍,上身挺直,束腰,下摆围成圆形遮住双腿,双手置于身前的长方形古瑟上,似在弹瑟。泥质灰黄色陶。
《急就篇》颜注:“帻(zé)者,韬发之巾,所以整嫧(zé)发也。常在冠下,或单着之。”起初只是包发的头巾,后来演变成帽状。蔡邕《独断》卷下:“帻,古者卑贱执事不冠者之所服。”可见,汉代时身份低微的人,比如抚琴、抚瑟、吹箫、歌舞的伶人不能戴冠,只能戴巾帻。帻分为介帻和平上帻两大类。屋状帻即介帻,如《独断》卷下说:“王莽无发乃施巾。故语曰:‘王莽秃,帻始屋。’”东汉时文职人员常在进贤冠之下衬以介帻,武官则在武冠下衬平上帻。东汉中期以后,有些平上帻的后部加高,《续汉书·五行志》说:“延熹中,梁冀诛后,京师帻颜短耳长。”颜短即前低,耳长即后高,这种式样的帻又称平巾帻。
介帻
平上帻
平巾帻
先秦时的袍指的是内衣,东汉时则以袍为外衣《续汉书·舆服志》:“袍者,或曰周公抱成王宴居,故施袍。《礼记》:‘孔子衣逢掖之衣。’逢掖,其袖合而缝大之,近今袍者也。今下至贱更小吏,皆通制袍。”
汉代尤其是东汉时期的陶俑像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面貌。朴拙的风格、奔放的气势构成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艺术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胡均撰稿、摄影,图片来自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
上一篇:每周鉴赏:东汉三兽足釉陶尊
下一篇:每周鉴赏:东汉菱形纹长方形空心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