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
英文版
控制头部导航
首页
概况
博物馆介绍
组织框架
大事记要
信息公开
资讯
新闻动态
重要转载
通知公告
党建工作
城市记忆
展览
基本陈列
新展推荐
赴外展览
线上虚拟展览
展览回顾
藏品
馆藏文物
藏品鉴赏
在线征集
社教学术
活动预告
学术活动
讲座
科研成果
数字博物馆
全景VR
MG动画
AR动画
这十年
淮北-烈山窑址
视频集锦
服务
展览申办
参观指南
志愿招募
博物馆之友
志愿服务
资讯
新闻动态
重要转载
通知公告
党建工作
城市记忆
资讯
>
新闻动态
>
明月寄情 ——淮北市博物馆里的“团圆”
发布日期:2022-09-10
部门:保管部
阅读次数:
0
次
明月寄情
——淮北市博物馆里的“团圆”
仲秋之中,月洒清辉,家人团聚。或赏月,或抒怀,或围坐叙谈,到处呈现出其乐融融的节庆景象。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又称祭月节、月夕、团圆节等。至迟从宋朝以后,中国人就开始在农历八月十五过中秋节了。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述了汴京中秋夜“丝篁鼎沸”“夜市骈阗”的热闹景象。
中秋既是秋之中,也是月之中。望日月圆,为一月之半,有圆满、和谐之意。其特有的、标志性的“圆月”和“月饼”作为团圆的象征也深入人心,团圆是中秋最美好的节日内涵。自古便有祭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唐诗宋词里唱遍了各样的中秋、各样的月色,悲秋,伤别却更是令人动容。“……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朗月清辉,这轮亘古不变的中秋圆月,寄托着我们对于美好的长久祝愿与向往。此事古难全,离愁别苦也成就了凄美动人的诗篇,拨动来人的心弦。
唐长沙窑青釉题诗执壶
这件出土于淮北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的唐长沙窑青釉题诗执壶,留下用褐彩书五言绝句:“夕夕多长夜,一一二更初。田心思远客,门口问贞夫。”诗句描写了女子对爱人盼团聚的相思之情:自从君去后,日夜苦相思。漫漫长夜里,孤灯相伴,急切地询问门外回来的乡亲,自己的家人何时才能回来。
寥寥数句,让观者感受到那份晓看天色暮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的铭心刻骨的想念。“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离别之情,古今相通。
纵然千里相隔,若两心相依,明月终会送君还。(陈玉撰稿、胡均摄影)
返 回
上一篇:
《岁月有痕——淮北市博物馆馆藏证券 文物精品展》走进含山博物馆
下一篇:
“提灯引路,育梦成光”黏土浮雕画制作活动走进黎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