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下午,大运河文化暨古陶瓷知识宣讲走进市实验学校七年级四班,淮北市博物馆副研究员武可向同学们介绍了隋唐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从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中着重引申出大运河文化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增强同学们对大运河文化以及剪纸技艺的了解和认知。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也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丰富多样,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剪纸艺术在中国农村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寓意深远。剪纸作品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都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装饰。它们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信息。
而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其传播和发展与大运河的繁荣密切相关。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和文化的交融,也为剪纸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剪纸艺术通过大运河,得以在各地广泛传播,并在不同的地域和民族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剪纸风格。其次,大运河文化为剪纸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大运河沿岸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都成为剪纸艺术家们创作的源泉。他们通过剪纸艺术,将这些美好的事物转化为生动的艺术形象,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大运河文化的内涵。
在第二课堂上,同学们拓宽了知识视野,深入了解了剪纸文化与大运河文化如何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塑造出中华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景观。同时,他们也深刻认识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致力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这些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撰文:武可
摄像:刘艳 武可
审核:张岛